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4-12-02
一、基本信息
专业 |
085408 |
专业名称 |
光电信息工程 |
学制 |
3年 |
学位类型 |
专业学位 |
学院名称 |
136 集成光电子工程中心 |
招生人数 |
25 |
联系人 |
张老师 |
联系电话 |
0755-23256275 |
电子信箱 |
zhangling@sztu.edu.cn |
||
初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5]工程光学; |
||
复试科目 |
[F126]专业综合知识考核(集成光电子工程中心); |
注:具体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信息详见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https://yz.szu.edu.cn/info/1041/12986.htm
二、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光电子器件 |
董波,王震,唐浩东,刘才,孙瑞,郝俊杰,宁存政,李惠,丁抗,衣云骥,吴永伟,钟础宇,丁时浩,许新统 |
02 |
光电子集成与先进封装 |
张胜利,邓舒鹏,郭伦春 |
03 |
微纳光电子 |
诸葛明华,唐颖,戴俊峰,宁纪爱,黄祥威,李楠楠,李高敏,蔚佳莹 |
三、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掌握光电子器件、集成芯片及先进封装、纳米光电子的原理/设计/加工及应用技术,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或通过进一步攻读博士成为高层次研发人才。
培养方向:
1. 光电子器件
本方向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的设计、加工、测试以及应用:
(1)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探测器和调制器,射频滤波器;
(2)光电材料的外延生长技术;
(3)光电子器件的应用,包括高性能计算、生化探测以及成像显示等。
2. 光电子集成与先进封装
(1)基于硅衬底的光电器件集成芯片,包括SOI,氮化硅,铌酸锂等硅基集成芯片;
(2)面向5G/6G、量子通信、光通讯、光计算等应用的片上光子集成芯片;
(3)光电子模块封装技术,光-电融合先进封装技术。
3. 微纳光电子
(1)低维纳米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2)面向量子信息的材料及器件;
(3)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三维构筑,新型磁性材料;
(4)微纳超表面与超材料。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讲席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及讲师13人)、专职研究人员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校内代表导师:
宁存政,博士生导师,讲席教授。宁存政教授在激光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等研究领域,特别是纳米光电材料及器件、纳米半导体激光方面,做出了系列发现、发明及开拓性贡献,是国际上公认的纳米半导体激光领域开拓者之一。宁存政教授是IEEE和OSA会士,国际电磁科学院和美国发明家科学院成员。曾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德国洪堡研究奖、IEEE杰出讲师奖,和美国Popular Science年度工程类十大发明奖。世界各地做邀请和大会报告250多次,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Review Materials, Phys. Rev. Lett., Proceed. Nat. Acad. Sci., ACS Nano, Adv. Mater., Science Adv., Light Sci. & App.等。迄今招收博士生30多名,硕士生20多名,博后20多名。
董波,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曾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技术英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物联网光电工程中心主任,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5年12月获得南开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在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2017年任职新加坡A*STAR资讯通讯研究院研究科学家(Scientist III)。主持和参与完成加拿大NRSERC、新加坡NRF、中国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跟欧洲Airbus、新加坡ST、新加坡SMRT等企业的多项合作项目。董波教授在新型光子集成器件、SAW/BAW芯片、光电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际著名光电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所做的项目成果获得了2013年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和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应邀在10多个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任职10多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OSA和IEEE的高级会员,曾任职美国光学学会OSA旗下著名光电刊物Applied Optics的主题编辑和韩国KAIST旗下刊物Structural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的编委。
李惠,硕士生导师,教授。李惠教授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主要从事VCSEL 微腔激光器及新型微纳集成激光器的原理探索、结构设计、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实现高速VCSEL高温下的低能耗国际纪录(~139fJ/bit),被energyviews.de以及Electron. Lett.的review文章报道,获SPIE的绿色光子学奖(Green Photonics Award)。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美国专利1项,主持项目十余项,经费金额超800万,包括国家基金两项,省部级基金三项,完成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多项,完成技术转化1项。拟招收光电子、光电子器件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课程设置:
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计算光子学、现代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导论、激光原理及技术、激光动力学、生物医学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导论、傅里叶光学、光谱学、高等光学、数字图像处理等。
教学资源:
本专业现有半导体微纳加工中心、6G与太赫兹芯片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EDA实验室和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室等50余间实验室,总面积达5500平米。半导体微纳加工中心,致力于打造为国内高校少有的完整系统的半导体芯片加工中试基地,该平台集产教研于一体,包含拓展区、产业化区、教学科研区,基建外总投资约3亿元,建设洁净室2600㎡(包含百级千级和万级超净室),设备总数260台/套,为下一代硅基和化合物半导体芯片、量子芯片、MEMS、射频电路芯片等的研究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将支持教学、培训、科研和产业服务,特色是设立专用产业化区,以强化服务企业产品研发和中试功能。集成电路设计EDA实验室将支持产业普遍使用的EDA和TCAD等仿真设计和验证工具,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室具备射频和音频芯片以及数字芯片的完整分析和测试能力。
学院与昂纳信息、方正微电子、深爱半导体、太辰光通信、安世办法导体、君正半导体和礼鼎半导体等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奖励体系:
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助体系执行。
培养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产业界所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国际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学院着力开发20余门应用技术特色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和名师(知名教师、企业资深工程师)在线开放课程,完善教材体系,增加特色教材和实习实训教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解决集成电路方向应用技术类教材稀缺问题;强调实践教学,专业实践学分占比不低于百分之60%,实现产教对接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与企业联合成立专班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与学生培养。
为打造高水平、强实践、创新性的品牌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院设立了集电光芯设计方向学生社团工作室“创芯社”。创芯社自建设以来面向全校招收学生社员300余名、协办电光芯论坛4次、组织68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企校协同创新大赛等竞赛项目,并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就业情况:
响应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市多家半导体制造企业联合倡议,2022年9月,在深圳市教育局指导下,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大湾区半导体工程人才培养精英班(以下简称“精英班”),共招收了46名优秀学员进入精英班学习(面向深圳技术大学2019级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大三学生))。精英班的培养方案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定制,通过一半时间理论课学习和一半时间企业实习,学员将获得半导体制造工程领域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合格毕业者将获得原专业本科文凭和精英班结业证书,并以较高的薪资待遇入职于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工艺工程师(PE)、设备工程师(EE)、制程整合工程师(PIE)等岗位。2023年6月,经过半年的专业课学习和半年的企业实习培养后,第一届精英班结业的学生取得了100%的就业率(其中93%的同学与深圳市的大型半导体制造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受到了深圳半导体制造企业的认可,也为学院推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咨询方式:
咨询人员:张老师,咨询电话:0755-23256275,咨询邮箱:zhangling@sztu.edu.cn.
四、报考要求
1)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背景:物理学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光学工程类、光信息类、仪器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机械类、材料类等;
2)虽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有浓厚兴趣、数理基础好的学生。
3)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 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